第824章 生逢其时(中)(1 / 3)

第824章 生逢其时(中)

听着贤婿口中的公序良俗、道德标准,杜老爹这边先是点头,又是一阵摇头。

如今的市场,虽说比之以前活跃了不少,但比之岛上的市场、大洋彼岸的市场。

不管是活跃性还是流动性,都差了太多太多。

做买卖交税,在这边也算是天经地义的传承,初期试行的收益也可观。

但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极为严峻的,那就是与现在的活跃相比,背后的市场太大。

这点活跃,连水漂也算不上的,只能说是水面微微起了涟漪。

先后进入市场的松下、大众、通用、丰田等国际大厂,其产品想要投入市场,快则一年,慢则两三年。

如今引动市场微微活跃的,但多都是个体跟私营。

之前隐伏水面之下的投机倒把或是挂靠,也算是有一定规模的。

这一点点规模,已经冲击到了目前的价格体系。

谈及市场的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如今而言还是有些早的。

如今理论上缺乏支撑,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听了贤婿的建议,杜老爹的眉头不禁皱在了一起。

一来学校是遍及各地的,二来有了挂靠利润,学校也可以解决一些,上面无法兼顾的问题。

作为冷眼旁观泼冷水的那一个,杜老爹这边,也在自己探寻着属于自己的理论。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才是杜老爹这次找贤婿李胜利过来的原因。

但是,胜利,目前市场上的纺织、日用产品严重不足,已经有了端倪,这些却是要提前解决的问题。

你的废旧物品再利用,就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这会衍生出很多后续的问题。

“爸,这个简单,曲解一下就好。

这样一样,厂子里的一些风气,也不会波及教育。

至于有些人所说,市场的管理太严,对此,杜老爹倒是比较赞成自家贤婿的主张。

不解决也是不可能,先上车后补票式的尝试,就是现在的模式,也是不得不选的选项。

路只能从这两个方向来选,该怎么选,杜老爹这边也有清晰的观点。

至于其他,生在这个时代,就让他们自己去试试吧……”

十亿人的大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自有的市场,这也是先决条件。

按照供求来分析,这就是市场供需失衡的征兆了。

推个人或是集体的日用企业这茬,杜老爹这边也用不着李胜利来提建议。

这些都是想想就能明白的问题,公家或是计划的产能不足,如今已经引入了外资,放开了個人。

介时,商品严重短缺之下,价格必然飞涨,这些我们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一旦市场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控,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算是白费了。

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卖,市场的性质也就不同了,这一点,杜老爹跟上面也是有共识的。

少部分进来还好,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也跟市场被把控差不多。

目前对我们而言,从内部解决产品的供应,是不得不走,也是必须我们自己走的一条路。

但进口国外商品,既符合我们的价格体系,也不利于下面各厂企的生存,差距的存在,也是我们不得不认的。

外资厂、合资厂,除了大项目之外,就是一些落地于珠三角的轻工厂企了。

所有权跟管理权,也是要明确划分的,学校只有不超一半的分红权,其他权责归于厂企。

缺乏理论支撑的开海儿,也注定是被多方诟病的所在,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或是说已经火烧眉毛了。

不然,日用商品的生产,受制于外资,即便有短期利益,长期展望的结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一旦确定了我们的态度,汹汹人潮,必然会一遭涌入市场。

如今各地青年,也是在谨慎的试探。

只是理论上的冲突,不用去试行,也是可以想得到的。

就目前来看,只能将这部分产能推给市场了,只是如此一来,早年的公私合营……”

纺织、日用这类产品,目前还没有什么外资瞩目,市场架构、供求关系,如今也进入了众人眼帘。

自风停雨歇之后,各种辩论、座谈也是一刻不休的。

没有理论支撑之前,许多事,也不好过于冒进。

公司合作经营,还是有其先例的。

教育才能出人才,不妨把合作经营的模式,落实于各地的学校。

但大肆放开个人经济,后果如何也是难以预料的。

需求远大于供给,这才是市场太大,带来的不便之处。

“说的不错,道德规范、公序良俗,是维持市场秩序的辅助。

这就是不是解决事的办法,而是帮他实现主张的办法。

公私合营、集体企业,小手工与轻工业,想着贤婿一路给的擘画,杜老爹现在也清楚了,自家贤婿这是青睐与半私半公的产业。

“胜利,你也不看好个体吗?

既然不看好,能否有遏制的手段呢?”

跟贤婿差不多,杜老爹这边也是属意于